Thursday, July 19, 2007

情急之下未曾講

今天剛去過書展,不是去看書卻是受到邀請,到場參與港台節目「思潮作動」的錄音。坦白說,節目過後自我感覺不良。主要是因果經驗尚淺,見到大場面,卻腳仔 軟、口窒窒。有如初到海灘游泳的人,在海中被波濤沖得東歪西倒。很多討論被人帶著走,有好問題送來卻未能把握,適當地切入,打開思考空間。情急之下,很多 自身的立場被引開和模糊。現在回想,所講大概毫無性格,只算拾人牙慧。不過覺悟前非,為時未晚。現借此把我本有的想法記下,理清思考。以後再遇類似場面, 務必穩住步法,適時更不妨搶咪,申明立場,誓不隨波逐流!

序言VS大眾化/嘉年華式書展

開門見山,序言要攪的就不是書展 那種嘉年華。如果序言真的天天人頭湧湧,那我們大概會有些苦惱。怕的不是生意太多,而是當初要建立的閱讀空間的失落。序言不是以小眾為目標,我們甚至也想 大眾化。但大眾化不等如萬人空巷。序言不單是賣書,也在推動一種深入的閱讀文化。這種閱讀在嘉年華式的書展中是不可能實現的。所以序言書室不參加書展,一 方面是沒錢(如卲家臻所言:P),但也因為那不是我們杯茶。

說得那麼清高,又談甚麼大眾化?其實序言開在旺角就已是一種大眾化。我們不單 以學者為目標,也以大眾為目標,因為學術、文化不是學院的專利,它們更是屬於社會全體的。也因此,需要大眾化的不只是書,還有學術、文化和相關的閱讀經 驗。所以序言的風格,一個窗明几淨的閱讀環境,也要緊守。於是我們就是那樣地矛盾,我們硬要開在旺角,卻又開到七樓,賣的不是流行讀物,卻是文史社科理論 書。這是我們的奇怪,也是我們的定位,更加是我們的用意所在。這,就是序言。

從私密閱讀到共同參與

大眾化還有另一個意 思,就是大眾的共同參與。一方面讀書是很個人的、很私密的。但我們不能忘記閱讀的另一面,就是對話。閱讀就是與文本對話;對話就是意義的呈現。如果我們追 求的是學術、文化意義的呈現,那就不單止要與文本對話,也要與他人對話。在每一次對話,每一次討論中,文本的意義將會更豐富。學術、文化的意義,在對話中 方能更加圓滿。由此就引向我們常提的讀書會、讀書組、書評、communityblah blah blah……

只算隱性的憤世

目中,邵家臻開的題目是「吾X吾讀書」,要參與者玩填充,加入自己的X。我答的是「吾過癮吾讀書」。是的,讀書就是要過癮。但可惜我又再選了馬國明的《班 雅明》作為例子。我並不是說《班雅明》不過癮,問題是大家應該會以為我覺得這種理論書才算過癮。事實上我說過癮,是指每一本書都是過癮的。閱讀是一種個人 經驗,所有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原因去閱讀。如果書是自己選的,那書就一定好看。甚至是某些藝人變才女的書,如果你是粉絲,那書也是未嘗不好的。所以我對不同 的閱讀實在很開放,就連嘉年華式的書展中所提供的閱讀機會也可以是很過癮的。

但這就難,難在我們其實不反對甚麼。在這個講iconimagestatement的世代,你甚麼都不反對,人家就覺得你沒性格。我們總是欲言又止,「你說的不錯,他也有道理」,攪不好成了個鄉愿。所以憤世也有好處,乜鬼都鬧,人家就記得你。

果我們真的甚麼都不反對,那即是說我們對現實很滿意。然而又不是,不然序言不用那麼矛盾,事事看銷路就好了。我們不滿的不是嘉年華式書展、書籍才子才女 化,而是這些竟佔據了我們閱讀經驗的全部。生活、閱讀皆可以有其他可能性。生活除了柴米油鹽之外不必然是吃喝玩樂;閱讀除了財經補充練習之外,不必然是才 子才女。我們不是要否定原有的生活,而是要打開更多的可能性,讓生活更豐富。

無力與矛盾

這種立場有時也是挺無力的。所謂 學術、文化,只成為生活的其中一個選擇,可以選,可以不選,沒甚麼關係。於是學術、文化,變成了品味問題。我們也變成推銷員,「先生,試試關心社會,看理 論書呀!真的很不錯呢!」你總不成跟客人說:「除了吃喝玩樂你還懂甚麼?你的生活實在太無聊了!」畢竟,品味都是主觀的。

但到底,我們不 滿足做推銷員。文化、學術不單是品味,更是值得追求的。如果我們對現有生活一無批判,那就是對現有社會的默許。但人生的理想、社會的安排,的確有待討論。 如果我們秉持批判的態度,那在行動的時候也一定有所影響。至少我們應該乾脆承認,對商業社會唯利是圖的行事邏輯我們是不滿的。但作為一個商業機構,我們同 時又服從著這套邏輯。這大概是當下最大的矛盾。此矛盾現下未有解決,但路還是要走,且看我們能走出甚麼。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我覺得序言選的書很有sense呢, 名著俯拾皆是。你們要加油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