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September 20, 2007

有朋論學來,不亦悅乎

常說希望序言成為文化學術的討論平台。這陣子發生的一些事,讓我覺得那多少有達成的可能。

話說有了序言後,幾位哲學系的朋友常謂要在書室攪讀書組,切實地進行一些學術討論。在多翻轉節下,終於開始了Hannah Arendt讀書組。(當日詳情見早前的讀書組報告。)當日巧得很,在讀書組開始前就有幾位別系的研究生上來,於是展開了一些對馬克斯、新馬的討論,推遲了讀書組的開始。

其後在讀書組中途,又有一位專研德里達的年輕學者到來。在場的同學立時就把他拉著,開始問起德里達。年輕學者明顯地很想跟我們討論,可惜他當時有兩位女性同伴,未能坐下詳談。於是我們就立刻相約一星期後在序言攪一個德里達討論會。果然,一星期後,年輕學者帶著一些readings與幾位朋友來到序言,進行了一次討論會。而剛巧那天又有一位年輕文化人經過,在放棄(逃避)趕回家寫稿的情況下,也參與了討論。

值得指出的是,以上許多人物有部份是原本認識的,但有更多只是見過面,甚至不相識。能夠在序言相遇,然後立刻討論和交流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家的學術熱誠。不同學術背景的人,為了分享自己的得著,理解他人的工作,自然地走在一起。序言在此首次成為一個平台,讓人群聚合,進而有所交流。

事實上,有深度的交流並不容易,因為各人都有自己的學習背景,對不同的理論、問題都有自己的角度和方向,在剛接觸時往往是「牛頭不搭馬咀」。由是有兩種壞的可能。一,是大家都覺得對方理解有問題,但又保持客氣,於是討論流於表面,幾翻來回不著痛處。二,是大家諒解不足,未能深入討論已經互不信任,勞氣收場。尚幸這幾次交流中,縱使沒有一致想法,但參與者都盡量溝通,坦誠討論。

這些討論都各有下文。Arendt 讀書組將在本星期五繼續,而德里達討論會,則於10月5日舉行。有興趣者,大可一同參與。

2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Hannah Arendt 讀書組下次幾時? 我又忘記了

Joe@HKReader said...

... 10/8 (MON)勞思光講座果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