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February 4, 2008

未發財先立品

刊於《星期日明報》 2008年01月27日

文/Daniel


如果一盤生意兼顧社會變化和發展,不以賺錢為唯一目的就是社會企業,那麼,筆者也算是一個社會企業者。本書把社企稱為「愚公」,多少也讓我有點感慨。

現代社會有高科技和體制讓我們移山填海,卻沒法讓我們對抗商業社會中適者生存、汰弱留強的森林定律。在資本家商場競逐,屢創企業神話的背後,多少農民工人被遺忘,多少生態被破壞,多少老弱被邊緣化?「成熟世故」的人可能會說:這就是社會!這就是現實!剝削工農地球生病的報道太多,世故者環伺,可能真的讓你以為這些都是理所所然,變得「成熟」起來。但只要翻開《新愚公移山》,看過一個又一個社會企業創業的故事,你就會知道,原來森林定律不是必然。

社會企業特別的地方是,他們不是社會工作者,靠的不是社會福利或捐助。他們是正式的企業,以賺錢為目的。如果虧本,同樣要結業。他們是在商場內與各資本家競爭的一分子。有些大企業,在賺得太多以後會想發財立品,成為良心企業;但社企卻是未發財先立品。對社會企業而言,社會責任和盈利同樣重要,因為沒有盈利就社會企業就要結束,沒有社會責任他們就失去創業的意義。他們要證明「貢獻社會和有持續的盈利,同時達到這兩個目標,不是不可能。」

《新愚公移山》把十個社會企業的故事娓娓道來。過程中不但見到每位創業者過人的毅力和創意,也可從中了解到社會企業要對付的社會、環保和貿易問題。跟「愚公移山」一樣,社會企業是嘗試憑理想改變現實的故事。







《新愚公移山——十個社會企業創業者的故事》

主編:謝家駒

出版:社企創業者論壇/香港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I should notify my pal about this.